连续三任市委书记被查,加上“破坏选举案”余波犹存,湖南省衡阳市的政治生态曾一度跌到谷底。近日,新华社记者在对衡阳进行回访时了解到,面对过去的种种症结,衡阳打响了政治生态“翻身仗”,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不仅消除监督盲区,把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延伸到“八小时以外”,还制定议事制度,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。
一把手身居要职,作为党政领导集体的“班长”,其根本职责在于把方向、抓大事、谋全局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“关键少数”中的“关键少数”。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、连锁反应,甚至造成区域性、系统性、塌方式腐败。
纵览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分子,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所占比例不少。以衡阳为例,从2008年3月到2016年3月,该市三任市委书记张文雄、童名谦和李亿龙相继落马。无独有偶,山西太原、云南昆明也曾出现三任一把手被查处的情况。这些一把手之所以从“好干部”沦为“阶下囚”,除了有其理想信念动摇、外部“围猎”的原因,也同时暴露一个问题:对一把手的监督仍是一个薄弱环节。
一把手监督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,但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,规范其行为,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、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,既要处理好“污染”存量还上旧账,更要遏制增量不欠新账。这两本账能不能管好,关键在党委,核心在一把手自己。从正风反腐的长期实践看,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一把手,把该负的主体责任负起来了,把自身管好了,很多事就好办多了。“不想接受监督的人,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,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,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对一把手的提醒言犹在耳,振聋发聩。所以,一把手应管好自己,主动接受最大多数人的监督,把自己置于党组织、党员、群众监督之下。
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,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,还应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扎紧制度的笼子。衡阳市从一把手开始立规矩,既是痛定思痛后的必然选择,也是找到了通过形成权力明晰、规范、透明的运行机制,来打赢政治生态“翻身仗”的突破口。领导干部职位越高、岗位越重要,就越应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这不是让一把手戴着镣铐跳舞,而是对一把手的保护,也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