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建工作 > 纪委工作 > 正文
用监督执纪“流程图”扫除“灯下黑”
发布时间:2017-04-11 00:00  作者: 本站原创  初审:  复审:  来源:本站原创  浏览次数:

监督别人的人如何监督自己?

中央纪委用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(试行)》(简称《工作规则》)这项刚性的制度做了坚定的回答,就是把纪委的权力关进笼子。

日前,重庆在这个框架体系的基础上,结合重庆实际,制定了实践性与操作性兼具的《重庆市实施〈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(试行)〉办法》(下称《实施办法》)。

《实施办法》是中央纪委《工作规则》的精准落地,它着力突出重点,妥善处理难点,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结合,将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具体实招固化,强调务实管用。《实施办法》除了紧扣风险点和薄弱环节,“盯住人”“看住事”“管住权”,严格请示报告制度、严格内部审批制度、严格监督管理,还将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的运用具体化,对谈话函询适用情形、审批报告、抽查核实等作出详细规定,推动红脸出汗成为常态。

务实管用的《实施办法》出台,规范了监督执纪的流程,把靶向对准了监督执纪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点。这意味着,监督执纪权力被关进了更为坚固的制度笼子,监督执纪工作有了更细致的工作规则。而与《实施办法》同步印发的工作流程图,更是将监督执纪细化为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发现及受理、问题线索管理及处置、谈话函询、初步核实、立案审查、审理六张“流程图”,确保监督执纪权力运行脉络一目了然。

有了“流程图”,监督执纪工作就有了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论。受理问题线索、管理及处置问题线索、立案审查等,如果没有严格的流程管理,只是粗线条、粗放化的工作方式,就很容易导致工作一团乱麻,毫无章法。工作没有章法,就容易变得随意甚至任性,就可能漏洞百出、跑风漏气。而“流程图”通过流程化的设计,让工作环节链条化、工作内容标准化,实现精确、精准、精细运行,确保监督执纪各个环节的严密和工作态度的严谨。

有了“流程图”,监督执纪权力运行就有了明晰的参照表。信任不能代替监督,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都是危险的,即便是监督权力运行、“打虎拍蝇”的监督执纪权力,也不具有天然的“免疫力”。正人必先正己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全面从严治党,监督执纪者首先要把自己摆进去,通过刚性的制度扎紧笼子,让监督执纪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。“流程图”的完善,明确了责任主体、梳理了责任清单、规定了职责范围,让监督执纪者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。监督执纪权力有了运行图、参照表,就能避免混乱和冲突,实现井然有序、并行不悖。

有了“流程图”,监督执纪者才能拒绝“灯下黑”确保自身硬。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使命,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只有刀刃向内,严格流程,才能杜绝“灯下黑”。只有以刚性的制度净化内心,监督执纪队伍才能确保纯洁。而“流程图”实际上就是排毒的良方、是淬钢的烈焰。

敢向腐败亮剑,也要敢向自己动“刀子”。有了“流程图”,对纪检执纪权力的约束也将更有效力。执行《实施办法》,用好“流程图”,就等于打通了权力监督的运行脉络,就能清除工作中的漏洞、扫清“灯下黑”盲区,确保权力都关进制度的笼子,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全覆盖、无死角,全流程、无漏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