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建工作 > 纪委工作 > 正文
定力,是拒腐防变法宝
发布时间:2019-01-15 00:00  作者: 本站原创  初审:  复审:  来源:本站原创  浏览次数:

面对复杂情况,头脑清醒、不乱于心;面对各种诱惑,理智节制、不困于情。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空云卷云舒。”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定力”。

怎样检验一个人理想信念是不是坚定?对此,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一番话: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,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,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,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,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,是否能经得起权力、金钱、美色的诱惑。

由此可见,“定力”之于干部确是重要品质。在挑战面前惊慌失措,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,在风险面前望风而逃,这是定力缺失。而从党风廉政建设角度来看,在利益面前私欲膨胀,在吹捧面前得意忘形,在诱惑面前心旌摇荡,同样是定力缺失。

面对权力、金钱、美色,为什么有的人不为所动,而有的人蜕化变质之迅速、之彻底令人瞠目结舌。原因是复杂的,但恐怕重要的一条,还是胸无信念、脚没根基、定力缺失。

从反腐败实践来看,定力缺失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:

对党的性质没有正确认识。有的干部虽然入党多年,但对党的性质从来就没弄清楚过。有的认为,“党票”不过是换饭吃的一种资源;有的认为,入党是向上攀爬的捷径;有的认为,入党后一旦当官可以光耀门楣……抱着这些动机、打着这些算盘,怎么可能正确理解“为了谁”“依靠谁”“我是谁”。这样的人,不当官不掌权还好,一旦获得提拔、大权在握,必定任性妄为、穷奢极欲。此外,这些人同时也一定意识不到,我们党真的与腐败水火不容,真的有“刀刃向内”的自我革命精神,真的会毫不含糊地老账新账一起算。

对“伸手必被捉”这个铁律缺乏起码敬畏。近期进入起诉阶段的若干起高级干部贪腐大案,涉案金额动辄几千万,甚至上亿元。有人说,这些钱,单就物理体积而言,或许就可以把一个人埋起来甚至压死。这是谁的钱?要从哪里出?要往哪里去?怎么可能无声无息!老百姓的血汗钱一分一厘都会有人监管;国家公权力一丝一毫都不许滥用。纸包不住火,刀断不了水,谁妄想颠倒黑白、蔑视铁律,注定会以身败名裂而告终。

对自己一言一行缺乏自律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,一个重要品质是“行于当行、止于当止”。有些事情别人可以做,但作为领导干部就是不能做。不可到不该去的娱乐场所,不可在吃工作餐时饮酒作乐,不能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,不能在操办红白喜事时“笑纳”不合常情的礼金,等等。自律之难,难就难在:没有人天生不喜欢金钱美色,但又必须依循或道德、或规矩、或纪律、或法律的制约,对欲望加以克制。对领导干部来说,“不奋发,则心日颓靡;不检束,则心日恣肆。”到了恣肆的程度,离自我毁灭也就不远了。

“定力”一说,原出于佛教用语,所谓“戒、定、慧”。其大意是,修为达到一定程度,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不慌不乱、心静如水。借用这个说法,在日渐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,有“定力”或可理解为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“观观皆正”。懂得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,“种豆绝不会结瓜”;懂得通过贪墨之道而发达的念想是虚妄而愚蠢的,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;懂得廉洁奉公心无病、埋头苦干事竟成,有的人在奉献社会中得到快乐,有的人因违法乱纪惶惶不可终日……试问,到底哪一种生活更有价值?

如果这些问题想通了、想对了,那也许就拥有了一份“定力”。